logo

【國內外教育新聞】2022.05

Created
2022.06.08
Tags
# 國內外教育新聞
作者
禹甄
Description
• 亞洲首屆月經狂歡節在臺灣 • 芬蘭HundrED發布社會情緒學習報告 • 由民主學校的孩子設計的線上課程
Social Image
文/禹甄
圖/禹甄

本月大綱

  • 亞洲首屆月經狂歡節在臺灣
  • 芬蘭HundrED發布社會情緒學習報告
  • 由民主學校的孩子設計的線上課程

內文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議題反思

💡
在教學現場中,性教育常被含糊帶過,你曾和身邊的人討論性/生理知識或議題嗎?我們該如何營造正向且舒適的討論氛圍呢?
💡
除了認知的發展,自我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也逐漸受到重視,我們該如何有意識地在學習過程中實踐SEL呢?
💡
實際設計一門課程能讓我們重新梳理知識架構、深化學習內容,你還使用過那些學習方法呢?分別達成什麼效果?

參考資料

1.月經狂歡節官網
2.芬蘭HundrED的SEL政策報告:
3.PONO官網:
4.PONO的線上課程平台:

補充資料

1.為什麼教育創新峰會都在談SEL?所有的學習都和社會情緒相關?
為什麼教育創新峰會都在談SEL?所有的學習都和社會情緒相關?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是兩年一度的全球教育盛會。剛剛過去的WISE十週年盛會上,Aha社會創新學院的顧遠老師從多哈發回了火線傳真: Aha| 顧遠:AI 促使我們反思 「何為人」 ,教育幫助我們 「成為人」 。以下WISE信息均摘自此文。 在顧遠老師眼裡,WISE最令他欽佩的一點在於它每一屆的主題都非常精准,既因應現實,又引領未來。今年的主題,就是圍繞「何以為人」展開的歸零和重構的探討。 在WISE開幕式上播放了一個短片,回答了這個問題: 「創造力和協作能力使我們成為人 (Creativity and collaboration makes us human)」。接下來的幾位主旨演講者也從不同方面表達和論證了各自的觀點。 來自耶魯大學「人類天性實驗室」的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做的研究很有趣。他分別研究了 「無心為之的社群」(比如由失事船隻的船員們在荒島上建立的社群)和 「有意為之的社群」(比如南極上的科考站),發現無論是哪種情況,能夠生存下來並可持續發展的社群都具有相同的特質 - - 他稱作 「the Social Suite」 ,包括:身份認同、合作、愛、友誼、網絡、教學等要素。 另一位主旨演講者是亞美尼亞現任總統 Armen Sarkisdian。這位前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強調了從 「量子世界」 的視角去看待如今的社會及教育,指出教育的作用是發現和發展每一個個體的潛力,而這樣的教育一定是伴隨著文化、道德和價值觀的,因為只有這樣,學習者才會透過學習找尋到生活的意義。這位學者風度十足的總統說道:「沒有價值觀的教育帶來的只能是道德的荒漠。(Education without values creates a moral desert.)」 以下是顧遠老師的點評: 曾經,人類把自身和動物相比,反思何以為人。在體力上,人比不過很多動物;但是我們在智能上遠超動物們,更何況人類還有道德;所以人是萬物之靈。 現在,人們把自身和機器相比,再次反思何以為人。在體力上,人比不過機器。在智能上,如果只是處理簡單的(simple)問題,人類通常比不過機器;如果處理的是複雜(complicated)問題,人類經常也比不過機器;如果是處理錯綜複雜的(complex)問題,那麼人類目前還是比機器勝出很多,而這類問題往往蘊含著價值判斷和情緒情感等因素。 最終能區分人和機器的,正是人類所具有的的這些情緒、情感、道德,和價值觀。教育理應在這些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是因為這些方面對人的認知發展有好處,也不僅是因為這些方面已經被廣泛地證明是一個人取得職業成就的關鍵因素;從本質而言,教育只有透過在這些方面發力,才能真正幫助我們 「成為人」 。 延伸閱讀: 顧遠:AI 促使我們反思 「何為人」,教育幫助我們 「成為人」--2019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 WISE 「歸零與重構:究竟何以為人」 WISE 為期兩天,一共有70多場各種類型的活動。所有的活動內容可以分為六個主題板塊:終身學習型教師、腦科學、身心健康、技能與品格、教育資源的優化與整合、應用技術提高學習效果。每一個板塊都可以看作是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回應著教育應該如何幫助我們 「成為人」。 圍繞社會情感(Social Emotional)的討論是,是顧遠老師最感興趣的領域之一。通常人的全面發展包括三個維度:身體的、認知的、社會情感的(還有人會加上靈性的,但還不能算是主流)。主流學校教育裡長期以來最重視的是學習者在 認知方面的發展,而最忽視的則是 社會情感 方面的發展。隨著對人何以為人的反思,「社會情感的發展」理應在教育裡得到更多的重視。 現實裡,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育機構開始把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納入到教學之中。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支持學習者在社會和情感方面得到發展,需要的不僅是課程,還需要對物理環境進行重新設計,以及教育者在心智上的轉變。 如果僅僅把SEL當做是一門課程,認為在課表裡排進了幾節SEL課程就算是重視了,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 「反SEL」 的 。 事實上,如果真的重視SEL,甚至不一定需要專門開設相關的課程,而是在任何的教學活動和教學場景中都能體現出SEL的元素,幫助學生在這些方面取得發展。從設置專門的 「情緒空間」 ,到由學生自行商議規則參與管理學校事務;從學科教學中加入文化多元性和價值觀的審辨性思考,到項目式教學中小組活動的設計和反思;這些都會有助於學習者在社會和情感方面的發展。 或許最簡單易行的一條建議是:在和學習者的對話中,在詢問 「你怎麼認為(what do you think)」 之前,先問一句 「你的感受如何(how do you feel)」 ...
為什麼教育創新峰會都在談SEL?所有的學習都和社會情緒相關?
2.哈佛大學:擁有社會情緒技能的人,是推動世界良好發展的動力
 
 
島島阿學會每個月至少一篇關於內外教育現況或趨勢、民主/實驗教育的教育新聞唷! 如果有想分享的教育新聞,歡迎留言或私訊島島阿學!
 
此篇圖文以 CC BY-SA 3.0 台灣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授權。
daodao
  • 關於島島
  • 體驗問卷

追蹤島島

Tomorrow will be fine. 島島阿學 © 2024.